红叶随笔
Wed Sep 08 2021 · 25min
2021年09月08日19:36:33
- cr 读着通顺还不够,一定要注意运行时,比如
rm -rf
读起来通顺,但是到windows的运行时就gg了。
2021年11月05日14:17:34
- 显示器要买4k的,这是应该去投资的,向蔡老板学习。
- 不明白的地方就讲出来,说出来比自己看要更有效率,请拥有这被讨厌的勇气!。
- 请务必在学生时代拥有一场恋爱。
- 有时候改变一个东西不需要任何理由和契机,你觉得他不好、不符合天性那就应该去改变,大不了被驳回,而且在这个和别人交流的过程中你也能知道你的天性直觉是否是合理的。
2022年08月10日21:47:37
- 睡眠和音乐是治愈一切的良药,当心情不好的时候,多听歌,早点睡
- 狭隘的人总是自认为自己是最正确的那个,而这个人大多是你的上司,不要急着反驳,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 接上一条,人类其中最可怕、最不被意识到的一个缺点就是喜欢否定年轻一代,这种人狭隘、无知,喜欢把自己的经历强加到所有人身上, 你要做到的一个是永远不要听进去这些无用的说教,第二个也是最重要的,不要成为这样的人。做到将心比心,小时候觉得父母不理解你,难道我们长大后就要贬低后辈吗?Be a cool guy!
- 再接上一条,永远要相信世界是进步的,相信后辈是越来越优秀的,你认为的不可能,可能只是后辈的起点,学会接受它。
2022-12-05 11:52:55
- 在追求另一半的时候,可以允许对方一开始不主动,但是当你主动一两次她还是不以为然的时候,要及时拉黑止损,她一定不是你需要的那个人。
- 所谓新时代女性有点搞笑,一边过着自以为充实且努力的生活,一边还为过各种考试发愁… 喜欢把努力的一面展现出来标榜自己,自我感动,实在可笑
2022-12-13 21:24:02
《我谈永恒》 今天更加理解了“爱是永恒的”这句话。 公司里一些高级别同事有时候会发一些booking让大家畅所欲言,我不是个喜欢参加那种座谈会的人,因为我实在没什么好问的,因为即使我没参会我也能想象到大家会问些什么样的问题。 我的TL就是一个喜欢参加各种座谈会的人,每次周会跟我们说的时候果然每次也就是那几个问题来来回回问。 其实有什么好问的呢?我们经常说自己是五千年文明古国,我们有着五千年的文化,但请不要总挂在嘴边,得学会用起来。其实你大部分人生遭遇,古人也都遇到过,一些文人骚客大家留下多少千古名作,在你人生遇到一些“第一次”发生的事情而手足无措的时候,不妨从古人那里找找答案。
之前《圆桌派》一期在讲哲学,呼兰有句话我特别感慨,现在人们想不清的一些事,那些先哲也都想过,有答案的早就有了,没答案的还是没有。拿疫情来说,历史上并不是没有出现过瘟疫,对每个时代的人来说,都是头一遭,新冠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头一遭,我们可以回顾下历史,看看那个时代的人们的心理变化,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你理解这件事。
那么跟“爱”有什么关系呢?其实上边想阐明的是:好多事情是永恒的,但总有人第一次经历,总有人第一次相爱,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I Love U」,爱一直存在,只不过对于每个人都是一个第一次的经历,所以爱是永恒的,但不代表每个人生下来就懂得如何去爱。
我们的DNA能够遗传样貌、性格等先天生理特征,但永恒的东西却没有记录在我们的DNA上,比如1+1=2,每个人生下来都要重新学一遍,但是它早已永恒存在于整个宇宙之中,所以不要认为你遇到的各种问题没有答案,只是对于你来说是头一遭罢了。
20230401
朋友圈同事提问: 思考是建立在语言的基础上吗?
以下是我的回答:
我觉得是的。
首先要区别下文字和语言,文字只是语言的一个符号载体;语言我觉得更像是一种内心声音,大脑信号连接,应该是和意识一同诞生的,甚至我觉得应该是划等号的。所以思考建立在意识之上吗,当然,刚才百度了下,意识也分静态和动态意识,在我看来gpt应该已经具备了静态意识,所以他能联想 能二次修正,具备了一定思考能力
20230405
呼唤的人与被呼唤的很少能互相答应,他们最终选择了沉默地相互记录
20230506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这句话出自于唐代韩愈的《师说》, 距今已有一千多年,而且我相信在韩愈之前也有人懂得这个道理。
每个时代的人的起点是不一样的,一个人年过半百才悟出来的东西,可能别人则生下来就知道,尽管这个事实你可能不想承认。
人有时候会错误的认为所有人的成长路径总该同他自己一样“坎坷”,其所知比其年幼者更甚,但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 比如现在出生的孩子生下来就能接受到智能手机、抖音,年长者可能到了中年才用上。
学会接受自己的人生经验可能是别人的出生经验。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大学时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起互称“大佬”的风气,可能大家出于一种社交的恭维,但我更觉是一种愚昧,所以我对这种称呼并不是很感冒,甚至十分反感。
而且大多数人是禁不住夸的,久而久之,“大佬”也就逐渐相信自己成为了“大佬”,曾经青春洋溢的脊背也被偶像包袱压弯了,说话也慢了起来,俨然一副老气横秋。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20230508
一个很好的形容为什么离开大厂的比喻: 《星战》拍了很多部拍到最后,大概还保持成就感就是导演卢卡斯,作为其中的组成部分的演员可能成就感会逐渐下降,觉得无聊
20230525
如何学习?
- 知道某个东西是怎么运作的 它的工作流程 how it works?
- Input 是什么 Output是什么
20230711
我也没有完成编译器与机器学习课程。但是,我学到了足够的知识明白他们都不是魔法。在此之后,我就对他们失去兴趣。 —— Dan Abramov
20230723
这个世界最恐怖就是父母是没有经过培训就可以上岗的😢世界上最难的事却不需要资格认定
而且不应该存在道德上的羁绊 也不应该被此束缚
20230724
为什么大晚上耗着不想睡觉? 文涛说,这是人想延续上一个状态。我自己想了想大概可能也是这种情况,但是我的内心是想着白天快点到来,我可以继续做我睡前做的事情,由此看来,文涛总结的很到位。
20230731
最近的内心矛盾都源于没有想好一个问题,读万卷书还是行万里路先做哪个。
做你觉得当下最重要的事,不要在乎别人的生活,每个人的生活节奏不一样。
我今年23岁,但是还没出过国,每当了解到新认识的妹子出国留学后不免会有自卑感,然后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是不是太过于单调乏味,只注重于代码。但有幸我从来都是注重自己个人感受的人,我自问旅游(行千里路)不会给自己带来太多成就感,但是解掉代码里的bug,技能更进一步反而让我有了更多的掌控感。
但是我还是需要听到别人的声音来证实我的观点,于是我尝试从网上搜索,我看到了这篇文章旅行和读书,哪种方式让你收获更大?, 下面是原文
这两样我都爱,也都正在做,我觉得,读书带来的成长和收益要远远大于旅行!
旅行对我的三观也有影响,但旅行很难让你接触到当地人的内心,看到的东西比较表面,每天最多的感悟就是好美啊,今天遇到的这个人性格还不错,原来这个地方的人是这样生活的啊*** 旅行能带给我更多的幸福感,我每天看到的世界都跟自己的城市不一样,这样那样的不同在情感上会给我带来很大的冲击。让我有一种错觉,好像我变得跟以前不一样了,好像更有见识了,好像有了更多的朋友,好像自己眼界开阔了,比每天坐在办公室里的同事见过更大世面了,觉得似乎自己产生什么质变了******
但是,其实这些都是错觉!
我在路上吃了很多苦,好像是这些经历让我更坚韧了,更有毅力了。但实际上,坚持长跑一个月以后,我发现之前路上吃得苦带给我的毅力远远比不上这一个月磨练出来的多。
我在旅行途中遇到困难,经常需要向陌生人寻求帮助,好像是这些经历让我变得更会交际,更外向,更落落大方了。我在旅行中一路遇到过很多朋友,每个人个性都不同,常有摩擦,我人缘不错常在中间协调劝解。我以为旅行让我明白如何团结一个团队。但真的自己需要带一个团队完成一项任务的时候才发现,还要学会利用每个人的长处,还要协调利益,还要比较公平的分配工作,还要协调每个人晋升和立功的需要,还要尽量遵从BOSS的意愿,最最主要的是还要漂亮的完成任务。这些能力不是通过几次旅行能得到的。
第一次独自上路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好牛,从此独立了,再也不用依赖父母了,好像这次旅行是个神圣的仪式。但当我靠自己的努力拿到了丰厚的薪水,超过了父母薪水的总和,可以给他们买他们舍不得买的东西的时候才知道这才叫真正的独立,真的牛是不再依赖他们,让他们依赖你。
这样的例子我还可以举出来很多,但为了某些朋友的手机流量,就不多说了。
但书,是直抵作者内心的东西。书里有各行业精英通过大量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理。比如我喜欢投资,书里教给我的很多东西我靠自己摸爬滚打一辈子也总结不出来。 这些年通过读书我的三观一遍遍刷新,我买的书从一开始的杂,到现在也有些杂的,但自己喜欢的几个方向买的书深度开始增加。 书里学到的东西我觉得比我上了二十几年学学到的东西要有用多了。 有几本书给我的影响是整个人生走向的转变。 我现在能觉出来我和身边人的不同,我有了目标,有了计划,有了喜爱的方向去钻。 跟身边很多浑浑噩噩混日子的人不一样。或许十年后、二十年后,我跟现在身边这些混日子的同事一样都没有成功。但是那又怎么样呢,读书让我耳聪目明,比以前通透多了,我再也没喊过无聊,没感到过迷茫。
我已经感受到了读书带给我的改变,这个改变不仅仅是感觉上的,也有经济上的,人际关系上的等等等等。
如果我是你,就等也不等的去看书。至于旅行嘛,旅行本来就是个爱好,是件快乐的事,有没有提高并不重要,爱好怎么能用有多少收益这种功利的标准来衡量呢,喜欢就好。 想要获得成长是要经历痛苦的,旅行并不会有多少痛苦。 想要快速获得成长就去社会上摸爬滚打,就去职场上历练,就把雏鹰推下山崖,就去买你想要提高的方向的书,然后去实践。 旅行就当做是成功之后的奖励吧。
或许并没有什么高低之分,但二者对你来说一定要有意义,而不是盲目选择做某件事情,一定要事出有因
20230801
谈谈爱情。
我至今还是母胎单身,在追求爱情的路上,带给我更多的是痛苦,仿佛我并不适合于这个时代的女性,当然她们也不适合于我。我没有太多社交活动,没有很多可以见人的兴趣爱好,现在最想做的就是把编程水平一步步提高,所以每当新认识人对我不够“热情”的时候,我也相应不会参与很多,feeling goes both ways,我始终相信感觉是相互的,所以我就预设对方对我没兴趣,可能会存在误伤,但是我还是习惯性通过这种方式来避免让自己受伤。
所以我在更爱我的情况下,不会主动追求,我只等待一拍即合,也相信一见钟情,但唯独不对日久生情抱有期待。前两天知乎一篇帖子,讲到女生是感动动物,边界感很清,大概开始的一两个礼拜就能确定对方是只能做朋友还是另一半,这个可能因人而异,但也符合我个人的观点,所以刚认识的前一两周,如果我没有得到预想的反馈,那我会默认放弃这段,但可惜的事我现在还没有一个很好的释怀机制,还是会难受那么一丢丢,不仅仅是因为自己又扑了空,更多是因为,见得越多好像自己确实是那个另类,是那个不属于这个时代女性的男性,是一个无趣的家伙。
你也可能听出我是有一些“抑郁”的,但这就是我眼中的世界,这就是我的看法,我自认还没老到没有辨识力的时候,我选择相信自己的判断,还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虽然这条路注定是孤独的,我不知面对这种时刻的自己多少次了,但每次面对的时候我还是会觉得自己很无助、很渺小,我可能应该像“记忆碎片”的主人公一样,在心里默默写上一条“你不适合谈恋爱”,每次自己忘却追求爱情的痛苦的时候拿出来看看,重置下自己的记忆,以此来麻痹自己,麻痹不属于这个世界的我。
20230810
今天突然发现影视剧处理的一个巧妙之处,影视剧(正剧)里的床戏大多是通过男方喘粗气来烘托氛围的,但据我朋友的观影经验来看,实际情况应该是女方在叫,盖过了男方的声音。
20230818
如果让我管理一个团队,我会根据团队内成员的性格特点进行额外的分工,类似于性格开朗、善于交际的,只要有新同学过来,他的任务就是新同学的适应,这就算他的KPI,擅长的事给擅长的人做,总而言之就是把社交标签明牌化,你不说大家也会有一个潜在的社交标签,这种情况我认为说破是好过于大家心领神会的,这样每个人说话都更清楚分寸和边界。
20240101
新年伊始,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为什么不从小向孩子还原社会的残酷》,其中一个回答我很喜欢:
我特别喜欢伯利克里在雅典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我们不花费时间来训练自己忍受那些尚未到来的痛苦,但是当我们真的遇到痛苦的时候,我们表现出我们自己正和那些经常受到严格训练的人一样勇敢。
看了一下答案时间,2013年。。 已经过去了11年
元旦和春节这一天的午后格外宁静
20240812
一件事对,不是因为它有对的特征,而是因为它没有不对的地方
20240828
Human being needs story to live.
20250602
我的困境,或许源于一种心理年龄的错位。我常感到自己的认知和心智远超同龄人,却也因此,时常被他们,乃至那些年长我两三岁的人的既有认知所裹挟。他们试图将自己所处阶段的理解强加于我,这便成了我与同龄人难以真正契合的症结所在。
最近,在公司内网的相亲贴上,我惊喜地遇到了一位看似与我理想高度契合的女孩。我们先通过办公软件交流了两三天,氛围融洽,最终顺利互加了微信。然而,许多故事似乎在微信添加的那一刻便悄然走向了结局。我现在还无法理解,一个人居然能对新认识朋友的话题毫无回应,甚至在近乎十二小时的漫长等待后,我再次尝试联系,依然石沉大海。直到下午,我终究按捺不住内心的煎熬与精神的内耗,再次发问,而她给出的回应,竟是如此冷漠且缺乏歉意的一句轻描淡写:“别内耗,不要在意别人做了什么。”
我 cnm! 那一刻,我内心所有的情绪都被点燃。我想,她或许自诩为哲人,已然参透了人生百味。但我真的想问,一个人如果连尊重自己的感受都做不到,连坦诚表达的勇气都缺乏,那么再多的“鸡汤”又有什么意义呢?在我无数个失眠的夜里,我对这个世界的理解,绝对比这种空洞的说教深刻得多、残酷得多、真实得多…